作者:飛龍世紀物流 發布時間:2023-11-03 字體:大 中 小
智慧海關建設是海關堅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實踐,是實現以海關現代化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抓手。廣州海關以“管得住、放得開、通得快”為目標,積極踐行“智慧海關、智能邊境、智享聯通”的“三智”理念,持續推動大數據、智能化在海關監管服務中的應用,探索應用“智慧審證”“郵件智慧監管”等新模式,實現監管更強、通關更快、基層減負、風險可控。

一、什么是“智慧審證”?
通過AI識別技術智能識別比對分析,實現對報關單及隨附單證的自動審核、交叉驗證和風險分析。目前,“智慧審證”支持19個國家和地區凍肉、水果的30類國外官方證書的智能識別、比對、預警功能。
二、“智慧審證”對單證審核效率有何提高?
以往現場人工審核單證時間平均需要10—30分鐘,智慧審證可幫助現場關員將單份證書審核業務耗時控制在2分鐘以內,效率提升5—15倍。同時,基于系統自動比對功能,現場關員單證審核信息核對準確率明顯提高。
三、什么是“1+2+N”?
為落實海關總署“智關強國”行動和智慧海關建設部署,廣州海關在郵遞物品監管領域探索開展了“一場+兩智+N場景”的“1+2+N”智慧海關建設,即打造一個規范、集約、高效的郵遞物品監管作業場地、推進“智慧監控+智能審圖”的“兩智”建設、推進“N個智慧郵件監管場景”建設,不斷提升海關監管現代化水平。
四、“1+2+N”如何實現關企作業時間同步、流程互通、內容匹配?
在規范場地分區基礎上,海關順勢開展“車輛進場—郵袋卸車—郵件申報—100%過機分揀—郵件查驗—后續處置—倉庫管理—郵件封發—郵袋裝車—車輛卡口放行”等環節監管,建立“東卸西裝、路向分離”車輛物流管理、“南進北出、單向流動”郵包物流管理、“進出分區、網格存放”郵件區域管理機制,明確各時段、各環節、各區域的企業作業類型,海關進境作業區域非工作時間全部上鎖封閉管理。

近年來,廣州海關聚焦基層反映強烈的訴求,以“智慧審證”應用為抓手,梳理單證審核作業規范要素,轉化為證書識別、證書比對、信息管理、信息聚合、作業查詢等業務規則。整合不同網站系統資源,將企業申報信息、電子信息核查、筆跡印章對比、準入資質核驗等要素在平臺中集約式展示。針對證書文本密集特性開發文本圖片自動生成工具,實現多語種、多字體、多底紋的隨機文本圖片生成,結合模擬生成數據與真實證書標注數據形成證書文本數據集。運用光學字符識別(OCR)圖文智能AI識別技術,設計應用AI證書場景文本檢測與識別模型,在文本數據集上進行充分訓練及調優,實現對證書文字高質量、抗干擾識別。
開發證書字段提取算法,在文本識別基礎上,結合字段位置模板進行匹配,定位待識別具體字段,綜合運用OCR圖文識別去噪技術,提高識別率和準確度,實現指定國別證書內容的高精度智能比對。以審核進口肉類隨附的衛生證書為例,該系統能夠在企業上傳的證書中自動標注審核內容的基礎上,進一步將各個審核內容轉化為數據字段,再通過AI技術將數據字段與系統文本庫數據進行比對,全面實現單證審核智能化、便捷化運作,大幅提升審核業務辦理效率。
探索應用“智慧審證”系統后,現場海關關員通過該系統對檢驗檢疫證書進行“全版識別”、監管信息集約化顯示及智能比對,單份證書審核時間由原來10-30分鐘縮減至2分鐘,效率提升5-15倍。同時,“智慧審證”應用不斷擴展商品種類及適用國家范圍,目前已覆蓋19個國家和地區凍肉、水果的30類國外官方證書的智能識別和比對功能,有效降低現場關員審單難度,提升審單質量。